宁崎抬手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张金宝,接着说道:“由琼西书院张院长主持编撰的《琼州史考》,也是此次由三亚出版社印制的书籍之一。张院长,你来得正好,不妨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张金宝这下可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他想找机会宣传一下琼西书院,想跟宁崎搭话交流一下书院的事务,要说这两个目标实现起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却没想到居然一来便有机会主动送上门了。
张金宝应道:“琼西书院能出版这本书,其间也多亏宁部长指点书中关键,照理说这主编本该由宁部长署名才对。”
宁崎听他只顾着吹捧自己,便笑着应道:“让你说说书,不是让你给我戴高帽!”
“是是是,小人唐突了!”张金宝连忙转回正题:“《琼州史考》这本书,主要便是记载琼州岛自有史以来的变迁,除了以前我们能在地方志上读到的内容之外,还特地查证了在各朝各代记录中被删减的一些部分。比如根据我们的考证,海汉先民早在千年之前,便曾在琼州岛上生活过,这也是为何十年前海汉回归东方,选择了琼州岛作为落脚地。”
宁崎微微点头道:“张院长所举的这个事例,对于我国理清历史沿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这些史实公诸于众,为长期以来在外交领域存在的一些争议提供佐证!”
在场如李奈这样的聪明人,当下便已经听懂了宁崎和张金宝唱的这一出双簧戏。
海汉出现在琼州岛不过是十来年前才发生的事,虽然海汉自称是海外的汉人后裔,但其占领大明治下的地区,并在琼州岛分疆裂土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将原属大明的领土和国民全部划归己有,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强盗行径。
海汉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让大明只能捏着鼻子吃了这个闷亏,但这种行为终究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今后著史也不太好进行粉饰。近年来也有些文人注意到了这个领域,开始想方设法地帮官方填上这个大坑,张金宝主持编撰的这本《琼州史考》,目的也正是在于此。
这种杂文书籍一般很难被官方出版社看上,不过琼西书院编的这本书极好地契合了官方的需求,加之内容尚可,宁崎亲自审核之后,对其中几处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特批了这本书由文教部下属的三亚出版社印刷发行。
官方的态度很明确,便是有意要借这本书中所宣扬的“史实”,来证明海汉“回归”琼州岛在义理方面的合理性,把“入侵大明”这种说法变成“回归故土”,重点突出海汉才是琼州岛“原本”的主人,恢复对这里的统治合情合理。
当然了,除了列举海汉先民曾在琼州岛生活的种种“证据”之外,这本书中也没忘了用重点篇幅来描述琼州岛“回归”海汉治下之后,这里所发生的各种正面变化。比如黎苗族裔与汉族民众之间长期矛盾的解决,农业开发的成就,航海和商业给琼州岛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海汉军事力量对地区格局的产生的影响等等。
宁崎一纸批文,这本书首批就将发行三千册,不仅在海汉国内发行,更重要的是向大明境内投放,以此来慢慢改变舆论。李奈等人虽然还没看过这本书的内容,但听他们俩这么一介绍,也就大致明白了其目的所在。
虽说这种宣传对大明多少有些不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是在为大明遮丑。毕竟对于对大明来说,失去了对琼州岛的统治,放任海汉在南海崛起,的确是相当严重的耻辱。
如果大明已经明摆着不可能再从海汉手里夺回琼州岛,那么以一种相对不那么丢脸的方式来描述这一段历史,或许也并非坏事。因此在场的几名大明商人虽然明白了其中的猫腻,但对于这种做法也说不上有多反感,更何况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他们知道自己如果能完成海汉的要求,肯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果然宁崎便说道:“各位如果能协助在大明发行这些书籍,那么在下一年的贸易过程中,各位仍将像以前一样,获得优先结算货款的待遇。”
李奈道:“若只是发行,恐怕也没多少人专程去买这些书来看,倒不如办一办活动,吸引一下文人圈子的注意力。”
宁崎道:“三少爷言之有理,那回头我会让驻各州府的机构操办相关的活动,到时候也希望各位多多帮忙宣传。”
海汉通过发行书籍的方式在大明搞文化渗透,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发行书籍的内容,也逐渐从经史子集之类的典籍,慢慢扩大范围,近年来更是发行了不少书中暗含宣传手段的书籍。
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诸如驻广办这样的驻外机构,也会配合书籍的发行,在当地搞一些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比如说由当地某家书院或者文社出面,举办某本书的读后感征文活动。只要有足够份量的奖赏,自会有一些文人撰文投稿。不管其态度是对书中观点赞成还是反对,只要在当地引发了讨论热度,对海汉来说便是达到了目的。
琼西书院并不是以文学功底见长的书院,想要撰写一些为海汉歌功颂德的诗词歌赋很难出彩,所以张金宝组织人手编写这本书也算是另辟蹊径,能够如此得到宁崎的赏识,更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计。
张金宝本以为靠着这本书在文教部高官心中为书院和自己刷一点印象就不错了,但现在看来显然上头对此的重视程度远超自己想象,倒也算是此行的意外之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