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上次两国交战后便被划归海汉,由于两国在当地都有极为重要的商业利益,扬州也就此成为了两国的缓冲区,许多跨国贸易都是在扬州完成钱货交割。
此次海汉再度兴兵攻明,虽然没有抽调扬州驻军参战,但作为最接近战场的海汉统治区之一,当地也承揽了相当一部分的物资补给任务。
海汉舰队控制镇江下游江段后,扬州就开始派出船只,向这支主攻长江沿岸地区的海汉军运输物资。扬州那边是太平世界,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而这些船在难民眼中,自然就成了保住自家性命的逃生通道。
两艘乌篷船刚刚靠岸,等在江边的民众便涌上前去,把靠岸的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
若不是有荷枪实弹的海汉军在维持秩序,这些人恐怕都会不管不顾地冲上船去。
士兵们花了好一阵工夫,才将这些想要登船逃难的民众赶开。船上的人看到岸上形势被控制住,这才放下了跳板。
一名海汉军官拿着一本簿子,登上了乌篷船。
船上一名师爷模样的人快步上前,主动禀报道:“军爷,我们是戴家的,船上装的是筹措的军粮,是在您这儿办理移交手续吗?”
军官点点头道:“没错,报一下你船上的货,我这边作记录,等下点算清楚,就写个回执给你拿回去交差。”
这人连忙掏出一张货单,照着念道:“活猪二十头,活牛两头,活羊十只,鸡鸭鹅共二百只,新鲜鱼虾三百斤,各类蔬果五百斤,稻米三千斤,面粉五百斤,纱布二十匹,各种药材四十斤……”
这两艘乌篷船运来的物资说不上多,但种类却着实不少,零零散散有三四十样东西。
当然了,这些东西并不是无偿提供给海汉军,而是作为军队在当地采购的作战物资来计价,回头也是要结算费用的。
海汉军作战期间的武器装备都是从杭州、舟山等地补给,但粮草等物资则是有相当一部分从沿途州府就近获取补给,以尽可能节省运力。
承揽这样的差事,自然也会有一定的油水,所以扬州当地的商家对此也很是积极。
不过戴家本身就是扬州最富有的盐商家族之一,名下的生意说是日入斗金都不夸张,也并不缺这点收益。
对戴家来说,能从中赚多赚少还是其次,借此机会来维系与海汉军方的关系,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趁着卸货的工夫,押船这位悄悄摸出几张纸钞,塞给了负责收货的军官:“军爷,些许心意,不成敬意。”
军官盯了他一眼,一把推了回去:“开什么玩笑?我就是戴团长的手下,都是自己人,这钱收不得!”
戴家子弟戴成荣担任团长的陆七师第二团,正是在象山登陆攻打镇江城的部队之一。军需官要是敢收这个钱,回头被戴成荣知道可就没法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