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1 / 2)

那个男人明显震惊了一下, “他就是黎锦”

起初, 他看到那两本算经的时候, 还以为编撰者至少也过了不惑之年,有多年教书经验。

所以才一直没把登门来的修之与黎锦这个名字联系起来。

万云道:“我骗大人作什么, 他就是黎锦,帮与不帮是大人的事情。”

万云回来的这段时间里,男人虽然留在府城, 但也不是一直都在万云身边。

更何况, 万云也不想他每次都偷听自己跟黎锦说话。

故此, 这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原来‘修之’只是黎锦的字。

听万云说了这句, 男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抬眸看了看反将他一军的万云, 说:“确实很有诚意, 但不是我想要的。”

说完, 他还不等万云说话, 又拿起万云刚刚新拿出来的杯子,就着他喝过的地方把茶水喝完, 道, “这才是我想要的。”

万云气地甩袖子走了。

原来这男人名叫莫绪林, 出身将门世家,家里排行老四。

当初万云回宁兴府能坐官船, 也是托了他的福。

有件事黎锦不知道,万云也仅仅知道一点,那就是《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不仅仅普及到各个村落, 莫绪林的军队里也一直在做普及。

毕竟一年到头打仗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半,其他时候将士们就在半山腰屯田耕种。

士兵们有些人本来就是庄家汉,有农桑经验,但他们却不懂西北的山坡上怎么种植粮食。

毕竟各地的农作物都不太一样,有些农作物喜水、有的喜阴、还有的喜阳。

为了提高产量,让兄弟们都能吃饱饭,他们也请教了当地人,可他们与当地人不仅语言不通,甚至有些人还专门欺骗他们。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今年(甲辰年)初春,陛下那里收到宁兴府知府呈递上来的两本算经。

于是,尚在京城养老的大将军就知道了这件事,正好那会儿莫绪林写信回去询问父亲西北高原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老将军写了些自己的经验,同时让人带过去的还有这两套书。

老将军不知道,莫绪林看到‘校对者万云’后,双手颤抖,翻了好几次,连书页都没翻开。

之后,凭借这本农桑算经,他们果然找到了适合春季、秋季播种的作物,成熟时间还很短,产量又高。士兵们一个个也都可以敞开肚皮吃。

将士们能吃的饱了,练兵也自然有了更大劲头。

但见效更快的显然是另外一本《蒙学算经》,士兵们大都不识字,有的人连自己名字都只会认不会写。

蒙学算经本来就是给小孩子启蒙用,深入浅出,讲了不少实际例子。

莫绪林派军师给士兵们讲蒙学算经,告诉他们怎么数数简单,怎么计算十以内的乘法。

更重要的一点,还给骑兵分析怎么可以射的更准,从哪个角度下去,敌人可以一击毙命。

虽然《蒙学算经》没有后半部分,但其中却讲了弧度和简单抛物线的问题,军师从中得到启发,分析出一套专给骑兵的理论知识。

无论在什么地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收效都无比显著。

四月初,莫绪林的军队大获全胜,胡人鸣金收兵,与我朝签下‘和平条约’。

莫绪林把指挥权交给副将后,自己终于按耐不住,抱着那几本封面和书脊都快要被指腹磨破了的书籍,快马加鞭,连夜回了京城。

莫绪林回去那天,正好看到万榜眼骑着高头大马,在满城姑娘和百姓们崇敬的目光中,缓缓游街,风光霁月。

起初,莫绪林跟着万云回中原,借口就是要找《农桑算经》和《蒙学算经》的编撰者。

其实这只是个幌子,毕竟这两本书在军队里发挥大作用的事情暂且不能暴露出去,要不然黎锦和万云恐怕都有危险。

莫绪林表面上在忙正事,反而偷偷调查万云这些年来为什么不娶妻。

他虽然脸皮厚,但也从没想过万云是为了他而这怎么做。

毕竟他们俩都是男人,兄弟情升华之后,却又注定不能在一起,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磨人的了。

=

翌日,莫绪林亲自登门拜访了黎锦。

黎锦认出他的相貌,莫绪林解释道:“这件事可能对你和万云有影响,我乔装打扮是为了安全起见。”

黎锦颔首表示理解。

莫绪林虽然出身高,自己也有军功在身,却一点都不盛气凌人。道谢时候语气也十分诚恳。

而黎锦更是不卑不亢,就算莫绪林说了这些书的大作用,黎锦也仅仅是单纯的惊讶了几秒,很快就恢复之前的云淡风轻。完全没有沾沾自喜。

这让莫绪林愈发高看他,就算没有万云这层关系在,莫绪林也直接把他当成自己的平辈来交流。

最后,甚至还给黎锦留了信物。

“银钱这些谢礼,在下之后会派人送来。这块玉是将军府信物,若黎先生还想编撰其他的蒙学书籍,出版事宜可以直接找将军府的人,他们也会送一份到西北。有些东西,恐怕可以派上大用场。”

莫绪林走后,黎锦总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但仔细思考去,又觉得莫绪林的话没一点毛病。

直到晚上睡觉前,黎锦才捕捉到莫绪林话里的一个词‘西北’,</p>

之前万云也说了自己递了帖子要去西北传播农桑和蒙学算经,这俩人的目的地,会不会是同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