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朝堂争锋(2 / 2)

只是他一说话,原本正在争吵的三人都下意识不敢说话,露出凝重或警惕的表情。要知道谢书群一向低调,在朝堂上甚少发言,作为谢家嫡长子,他甚至不需要动嘴,便会有人早早替他出来说话。他心智超群,才智过人,哪里是替人和稀泥的性格。再者,今日之话,乍一听似乎两不挨着,都为两人说话,不过,细细想来,却是赞成陈将军的意思,可如今江南道钦差却是他胞弟谢书华,虽说只是叫他了解江南道情况,但历来赈灾这事也同属于这些情况内。

王太史的话其实是有利于谢书华,却被他暗自驳回。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也许谢家兄弟并不想世人眼中看到的那么和睦,毕竟,谢书华出巡江南道的事情也是谢书群亲自给太子推荐的。

顾明朝抬头看着谢书群,谢书群似感受到他的视线,微微侧首对着他露出一丝温和笑意。他笑起来实在是无害极了,像旭日东升,明媚又不刺眼,哪怕你知道烈日必定会灼伤人,但此刻依旧会对他放松警惕。

“那谢卿有何高见。”圣人饶有兴趣地看着谢书群。

谢书群收回视线,恭敬行礼后说道:“河南道和西南番邦一事关乎国泰,不可因还未发生变懈怠,需要时时保持警惕。”

圣人满意地点点头,这事是他亲自定下的,有人赞同他自然是高兴的,尤其此人是谢书群。

“但江南道一事属民安,同样不容忽视。依微臣看,钦差一职,位卑而权重,肩负使命必当还利于民,江南道共有两大粮仓,十小粮仓,不如让受灾州县开仓放粮。如今南边粮价飞涨,物价居高不下,人心不稳,情况危急,再者如今钦差就在江南道,不论我们是开仓放粮还是平息民怨,长安至江南道都需数日,只怕迟者生变。”

谢书群说的条理清晰,掷地有声,朝中大臣个个都不敢说话,谢家一派有人露出吃惊神情。有人悄悄看了一眼王守仁王太尉,只见他垂手站立不动声色,便收回视线同样不语。

“谢爱卿的意思是让谢钦差负责救灾之事”圣人转着手中扳指确认道。

“正是。”谢书群行礼。

“可粮仓还未到年末并未填满啊。”有人弱弱质疑。

“何须填满,这江南道难道不是遍地是粮吗”谢书群温和笑着反驳,他这一笑,那人立刻不敢说话,连连退回远处。

顾明朝心中疑惑大增。谢家兄弟感情,时于归时不时就要感叹几句难得,平日里间谢书华谈及谢书群也不似作伪,谢书群怎会把这种事情如此直白地推给谢书华。

他想起那日户部出来时,谢书群那看似不经意的偶遇。

——他到底想做什么!

惠安帝眼底露出探究的深意,但嘴角还是露着笑,一双利眼扫视着底下众人,淡淡开口问道:“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无人敢附和,太子沉默,王家人低头,谢家人疑惑,其余人都是面有各异,不敢说话。

圣人脸上笑意逐渐变冷。

“微臣到时觉得谢常卿所言甚至,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谢八郎君素有急智,定能为圣人解决此事。”一直沉默的顾明朝上前一步,恭敬说道。

朝堂中更是安静,连风吹铃铛的细小声音此刻都变得清晰可闻。有人看向太子,只见太子神情不变,毫无意外之色,连刚才一直岿然不动的王太尉都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立场突然变得可疑,王家更是不敢多嘴,纷纷敛眉站着,倒是谢家一派像是找到主心骨,纷纷上前附和。

惠安帝摸着手中碧玉扳指,思考片刻便道:“那便传旨吧。”

散朝之后,太子被圣人留下继续商议大事。顾明朝顺着人群更在盛潜后面走了出去,盛潜笼着袖子出了大殿。殿外平台上,谢书群边上依旧围了许多人,不少人看到他们都远远避开,不愿靠近。

“倒是不简单。”盛潜很少点评一人,今日难得抬起眼来,看着被人众星围绕的人,眉心微微簇起,脸上皱纹顿时都挤在一起。

“确实肖像其祖父。”盛潜收回视线,淡淡说道,“尾大不掉,实属可惜。”

谢书群祖父曾经是名动天下的大儒,以文立世,不逊色如今的安太傅,只是英年早逝,早早便去了,这才让如今的谢韫道当了家主。

顾明朝跨出宫门前,最后看了他一眼,心中疑虑不减反升。

他在朝堂上帮他,一觉得谢家不会放任谢书华不管,二是想借机观望谢书群动机。他原本以为谢书群还有下招,可谁也没想动他竟然恭敬地接下圣旨,而他这个行为,让这件事情越发扑朔迷离。

“顾侍郎留步。”送盛潜上车后,顾明朝被人叫住。

所有马车停在宫门口,还未来得及走的人都不由看向这边投来异样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