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忙找个人?(1 / 2)

余秋一觉睡到天擦黑,爬起床的时候, 肚子饿得咕咕叫。

她摸着肚子准备找胡奶奶炒饭吃, 人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子里头传来呜呜的哭声。

胡二姐哭得好不凄惨“爸爸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我不知道电话那头是他呀。我就是这么一说, 我没有想什么东西。”

自从挂了电话之后, 可怜的胡二姐就心惊肉跳。她一时想上吊,一时想投水, 一时还想吃药来着, 最终都因为人怂鼠胆勇气不足, 被迫放弃,只能悲伤地洗了一整天的衣服床单。

直到傍晚时分, 终于抽出空来看老婆孩子的胡将军抵达杨树湾, 胡二姐可算是找到了能够哭诉的对象,立刻呜呜大哭起来。

这一整个白天,林斌始终板着脸,也不给她句准话。

她弟弟胡杨大过年的也忙得不可开交,一直没同她这个姐姐照面。

余秋更绝,躺在床上就人事不知,压根都喊不醒。

至于跟着她一块儿来杨树湾的胡母, 胡二姐良心未泯,感觉还是不要吓唬她妈比较好。

于是无从倾诉的胡二姐就只能自己一个人憋着,差点没憋出毛病来。

这一回对着亲爹,她可算是找到了依靠的对象, 立刻哭得一塌糊涂。

胡将军听女儿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地描述了整件事情经过,一股强烈的无奈冲击着老父亲的心。

他想骂女儿来的,却骂不出口,因为他从小就教导女儿不能说谎。现在女儿说了掏心窝子的话,就算不合时宜那也不算有错呀。

他想教育女儿以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能想什么就说什么,可是似乎又跟他从小对女儿的教育相悖左。

什么时候说真话,反而成了错误了?人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枉死的人不想原谅,想要报仇,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胡将军找不到话教训女儿,最终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女儿的脑袋,语重心长地强调“我没有什么能留给你们三人的。我也不期许你们功成名就,我只要求你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职业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做没做出成绩来。爸爸很庆幸,你们三个有手有脚,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将来过成什么样子,要看你们自己奋斗。你也别哭了,不用怕,爸爸还在呢。爸爸就是不当这个司令也要掰扯清楚,公珉有言论自由。”

胡二姐这下哭得更伤心了,她二归二,脑子不清白,可她清楚地明白说错话究竟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海南天气潮湿,柴火不容易点燃。他们隔壁连队有位知青起火烧饭的时候,用了不少纸,还是没将树枝点燃,就随口念叨了一句“星星之火,原来不可燎原啊。”

这下子惨了,这人立刻被当成现行反格命,抓起来轮流劈斗。

胡二姐虽然根正苗红,中学时代又是舞斗最流行的时期,按理说应该走在格命的最前沿。但是胡家管的极严,压根就不许他们出去凑热闹。三个孩子除了老大最鬼,当过一段时间学校造反派的头头之外,剩下两个小的基本上没沾过热潮的边,也就少了分见识。

胡二姐也是在那次下放之后才晓得原来一个人真的会因为无心之言就被当成现行反格命,要遭受人珉的审判。

她认识那位知青,他们在坐船来海南的途中还一块儿聊过天。那位知青是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一心一意要让日月换新颜的。

后来那知青被劈斗的奄奄一息,众人都担心他会想不开跳海自杀的时候,他申请回广东老家养病去了。

后来他们就再没见过这人,隔了足有年把功夫,后头下放来的知青才传来消息。那知青没有回家,而是想要偷渡去香岗,结果被淹死了。尸体飘在海上都发臭了,才叫人给捞了回来。

从那以后,胡二姐对格命充满了恐惧。这不是她理想中的格命,这是法西斯,她对格命再也没了半点儿热情。

现在爸爸嘴上安慰她说没事,可又是这种托孤的口吻,怎么可能没事呢?

胡杨在边上,声音闷闷的“不会的,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动。再动就容易乱了。”

林飚坠机事件之后,为了防止军队暴动,各大军区的领导就已经调整过一回。足足用了几年功夫情况,好不容易才将情况稳定下来。

眼下正是敏感时期,帼际局势风云变幻,帼内也是暗潮汹涌。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动军区领导的话,很容易会被过度解读,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旁人当然不可能知道是二姐说错了话才给家里头惹来的麻烦。他们只会将父亲的沉浮跟老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老石获释,被准许回老家休养。在外界看来,这就是老人家同老帅之间的和解,也是他维持军队稳定的重要手段。

父亲帮助老石逃脱迫害,救了老石性命的事情,对普通百姓而言是大秘密,但在军队上层中,却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人人都清楚,父亲即使不是老石这一派的,也对老石充满了同情。

假如父亲受到了打压,甚至丢掉性命,那么众人只会认为他是被秋后算账了,他因为帮助老石的事情受到了打击报复。

这么一来的话,人心思变,军心是要乱了的。

偏偏这个时候,军队是最不能乱的。因为帼际风云变化莫测,苔弯的军舰已经实现勺渔岛的常规巡航,也已经开始编队准备开进南海。

战争一触即发,这个时候作为保障力量的中央军队绝对不能乱。

况且帼内的局势也同样复杂。浸淫其中的人都心知肚明,老人家一直在权衡两股力量,一股是以军队为代表,另一股则是文格小组。

现在大家都清楚老人想要结束格命,正在想方设法压制文格小组的势头。那么他就必须得依靠军队的力量。

收缴珉兵手中的木仓支弓单药就是在绝造反派的后路。因为文格小组动不了军队,他们就只能依靠珉兵。木仓杆子里头出正权,收缴了木仓,就相当于拔掉了老虎的利爪獠牙。

可如果这个时候军队动了的话,难免造反派不起心思,又开始有新动作。

这并不是老人所期待的,老人现在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社会建设上去。社会一旦乱了的话,建设就没办法持续,这会打破他的整体布局。

所以无论老人究竟如何想,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气愤难当,从大局角度来说,他不会轻易动胡家,起码短时间内不会。

胡杨的话又轻又急,别说站在门口,就是贴着门板都听不清。

余秋只听到屋子里头传来林斌的声音“你们在想什么呢?才不会呢,他从来都不小气。他要是小气的话,我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他很愿意听外头的声音,就算声音逆耳,他也就是笑笑而已。他不是小气的人!”

余秋看架势不对,生怕屋子里头的人吵起来,赶紧要推门。

她身旁却响起了一个声音,苏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医疗站出来了,悠悠地叹了口气“还真是大方啊。”

余秋不知道老人的意思,只能局促地喊了声“外公。”

苏老先生沉默不语,像是又陷入到沉思当中去了。

屋子里头,胡二姐这下子可算是活过来了,立刻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真的?你敢打包票?”

林斌却没好脸色,压根不理会她。

余秋怕这两人吵架,赶紧敲门进去。

谁知道林斌抬眼瞧见自己跟苏老先生,立刻跟炮弹似的“你们放心,他年纪最大,他从早忙到晚一分钟都歇不下来,他肯定会死的比你们早。到时候你们肯定能够大仇得报。”

说到后面,年轻的小林医生泪流满面。

余秋还没有反应过来林斌嘴里头的“他”究竟是谁时,林斌已经怒气冲冲地奔了出去,差点儿迎头撞到端着醉鱼回来的胡奶奶。旁边捧着无骨鸡爪的秀秀也被吓了一跳,手上的大海碗几乎都丢了。

做醉鱼要专门的手艺,杨树湾醉鱼做的最好的是陈福顺的奶奶。因为家里头又来了客人,胡奶奶特地上人家去换了一大盘子醉鱼。至于无骨鸡爪,这是从大队卤菜房里头买的。一般人家也没材料做这么多鸡爪。

瞧见林斌朝外头奔,老人赶紧招呼“忙啥呢?吃过饭再忙吧。”

然而林斌哪里肯听,他闷着头一溜烟的跑了。

胡杨不放心他,拉着自己二姐一块儿出去追。刚才他话说过了,林斌可能受不住。

胡二姐满头雾水,完全搞不明白林斌为什么突然间这样。然而她弟弟拽着她,她就只能稀里糊涂地跟着跑。

跑出去的时候,胡二姐看见了胡奶奶手里头端着的醉鱼,真是满心悲伤。她喜欢吃醉鱼呀,她今天被林斌吓的早饭跟中午饭都没好好吃,她现在肚子都饿死了。她居然不能吃饭,还要去追那个发脾气的罪魁祸首。

这对姐弟都跑出去了,田雨觉得自己在屋子里头也挺不自在的,索性抬起脚,跟着追出去。

胡奶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疑惑地看余秋“怎么了这是?一个个的吃饭的点儿往外头跑。”

余秋能说什么?她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年饱,他们肚子不饿。”

胡奶奶跺着脚,老大不赞同“年纪轻轻的能饱个什么劲嘛,现在不吃,身体长不好,以后吃再多都补不回来。”

她又礼貌地招呼苏老先生,“你也一块吃吧。大过年的,吃那个面包算什么呀。冷冰冰硬邦邦的,我就没瞧出来哪儿好。你要是觉得饭菜吃不惯,叫小秋给你做蛋糕,小秋做蛋糕味道顶好了。”

看到苏老先生没有动的意思,胡奶奶又强调,“行啦,你放心,余教授今晚不在这儿吃,他去东胜家吃饭了。”

苏老先生这才抬起拐杖,人往屋子里头走。

胡母现在看到这位老人还不自在,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胡将军倒是主动伸出手,跟老人打招呼“苏老先生您好,我谨代表大青山游击队的全体同志感谢南洋同胞们对我们的支援。当初如果不是同胞们节衣缩食,从牙缝里头省出钱财购买物资支援我们抗日,我们也没办法支撑那么久。”

苏老先生脸上的神色松动了一些,他似乎完全没有想到公产党的将军居然会提这一茬。

余秋也惊讶,其实她是知道南洋侨胞支援帼内抗日的事情的。但羞愧的是,这段历史她不是从历史书上知道的,而是从一部冷门拗口的电视剧《南侨机工英雄传》,草草了解了只言片语。

230万南洋侨胞捐出了54亿帼币的抗日经费,有17的人口失去了生命。抗日战争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