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1 / 2)

李治也觉有些尴尬,不禁看向韩艺。

韩艺道:“臣待会会跟他们解释的。”

李治稍一沉吟,笑道:“没有必要。”

韩艺忙道:“是,臣知道了。”

皇帝说句话,还得跑去跟商人解释,还真将自己当回事了吧。

李义府眼珠突然溜溜一转,道:“陛下,臣以为韩侍郎前面所言不无道理,如今长安的商业发展的恁地迅速,朝廷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商业上面。”

李治点点头,的确,这一幕令他意想不到,这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朝廷没有太注意商业的发展。

李义府又道:“但要说增收商税,只怕还是不能够的,毕竟也只是长安商人比较突出,其它地方上的商人还是如以前一般,并无什么进步。”当初他曾提议增收商税,结果被韩艺倒打一耙,弄得得不偿失,如今他是吸取教训,又听他说道:“但是朝廷可以试着征收一点关税,臣以为有能力南下的商人,自然也不会在乎这一点税收,而且这也能规范河道运输,避免将来来往船只进一步增多,造成混乱。”

李治、卢承庆他们听得也是稍稍点头。

韩艺哪里不知道李义府在打什么主意,他如今是宰相,税收种类越多,他就能捞得越多,一语双关道:“李中书真是未雨绸缪,韩艺佩服佩服。”

“岂敢,岂敢,我这都是跟韩侍郎学的。”李义府同样也是一语双关。

二人是心照不宣。

“李中书过谦了!”韩艺说着又向李治道:“陛下,臣非常赞成李中书所言,这关于河道的管理和建设,的确是应该进一步加强,甚至可以说必须要这么做,没有朝廷的调控和支持,商业也发展不起来,那么朝廷付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收取相应的费用,那也是应该的。”

可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可是如今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如今没有人敢肯定,这一趟下去就一定能够赚钱。就算赚钱了,究竟能否持续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臣建议暂时还是由朝廷与关中、山东两大集团私下接触,先鼓励南北通商,等到南北真正连接在一起,来往密切,并且通商渠道日趋成熟时,再来规范河道,征收相应的税收。如果现在就收的话,一定会打击商人的对于南下的热情,万一他们不再热衷南下做买卖,只怕到时朝廷将河道管理好了,也收不上来多少税收,而且人越多的话,税收可以订的越低,既能够充盈国库,减少农夫的负担,又不至于影响商人的积极性。”

李义府也没有再争,因为他知道,在这方面他是争不过韩艺的,越争下去,就越给韩艺发挥的机会,而是看向李治。

李治沉吟片刻,道:“朕以为韩艺说得对,目前讨论这商税还为时过早了。”

“陛下圣明!”

正当这时,一个禁军士官走到杨思讷身旁,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我知道了!”杨思讷点点头,待那士官退下之后,他又向李治道:“陛下,方才前线传来消息,司空他们已经渡过了黄河,不日便可到达长安。”

李治闻言大喜,道:“此战虽然没有动用多少兵力,但是意义重大,不但缓解了新罗危机,还削弱了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司空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出色完成的此次战略目的,朕要在玄武门迎接司空他们凯旋归来。”

相比起李绩他们的归来,河道的盛况,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韩艺而言,南下的船队要更为重要。

经过几日来的搬运,终于将所有的货物都搬上了货船,船队也已经整装待发。

这一日清晨,这一支载有许多人希望的船队终于扬帆起航,缓缓驶离了码头。韩艺自然也是亲自来此相送,这对于其他商人而言,只关乎自身利益。然而,但凡由韩艺主导的任何事,都隐藏着很多很多的东西,这其中不仅仅是利益,更多的是改变,是未来,是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连接在一起,总之,意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别看韩艺没有怎么关心这事,但那只是因为这每一步都是由他来制定的,从做出的流水线,到运输集团,以及他现在在各州县布好的棋子,等等,因此目前来说,一切还尽在掌握之中。

南下的船队刚刚驶离,出征辽东的将士已然归来。

李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太子李弘在玄武门之外,迎接凯旋归来的王师。

虽然这对于唐朝而言,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战争,属于偏师骚扰,绝对不需要李治这么劳师动众,但是这对于李治而言,这一场战争的意义却是非同小可,因为这完全是在他的意志下,打得一场漂亮仗,让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延续,他的战略思想还是先内后外,这几年休养生息如此的成功,他希望能够保持这个势头,这跟文景二帝当年的政策差不多,区别就在于,文景二帝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把握能够打赢当时的匈奴。而李治的大唐是先将高句丽放在一边不管,全力发展,等到没事干了,或者国内有矛盾了,再去收拾高句丽,毕竟高句丽跟大唐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只有挨打自保的份。

当然,这规模虽然小,阵容非常豪华,几乎去了一半的统帅,就这阵容,皇帝也应该出来迎接。

之后,李治又在太极宫设宴款待李绩等出征归来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