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节 反割地运动(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3432 字 17天前

但是他始终内心忐忑。

山路很难走,这地方本不该是给人住的,但没办法,谁都想住平地,可没有那么多平地,那就只能向大山要地,在山上开辟梯田,开辟茶园,果园,在开发大山的过程中,造就了客家人这个族群,于是大山在中国人面前,再也不是畏途,也能作为家园了。

一路山道,到了黄三公村子的时候,已经到了午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鹤山的客家人是官府组织迁来的,因此在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他们在梅州和赣南等地的特色围屋、土楼没有带到这里来,建筑跟一般的当地人差不太多,青砖碧瓦,要说有所区别,那就是他们的房子似乎砖瓦房更多一些,这跟当地人普遍更穷有些不符。

再看到一间间房屋全都紧密相连,都偏瘦小,朱敬伦大概能明白,或许这是集全族之力建起来的,一间连一间,以及普遍使用砖石,更多的是出于安全考虑,所以尽管没有在野兽和外族之间生活下发展出来的那种碉堡式土楼,客家人的心态却保留了下来,外界的安全有了保障,心里的安全却鞭策他们紧密团结。

稍微打听了下就知道,每一间屋子之间,都有通道相通的,果然很有军事色彩。

整个村子位于一片田地之间,田地开辟在山间谷底,山坡一直蔓延到山顶,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

村里人对来了一群洋人和士兵也很好奇,有人来围观,黄三公悄声把人拉到一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然后把人全都轰走了。

洋人坚持要去看茶园。

到了半山坡的梯田上,洋人又架起了他们的各种测绘设备,也有人在茶园间参观,摘下一片片叶子作为标本,或者直接放在嘴里品尝。

黄三公一步不离,眼睛一直在盯着洋人,他对洋人四处看,还不断的把什么东西写在纸上的行为十分谨慎。

回到村子的时候已经落日,这时候村子格外的安静,有些不合常理。

大家是在黄三公家里吃的饭,但是却没有见到一个女眷,侯进十分敏感,悄悄的告诉朱敬伦感觉不对劲。

吃完饭,三公安排大家在他家住下,房子不够,两邻的屋子也借给了黄三公。

但是朱敬伦坚持要黄三公跟他们住在一起,又许诺不费的食宿费用,黄三公勉强答应。

晚上跟三公聊了很久。

客家人太穷了,除了房子出于安全需要,建的比较坚固之外,朱敬伦今天看到的所有客家人,无论男女就没见过穿鞋的,也没见过穿新衣服的,就是黄三公这种当地的土豪,竟然也穿着草鞋。

一个跟大山较劲,管荒山野岭要活路的族群,你能指望他们多有钱呢,光是一个交通问题,就能让他们穷八倍。

跟大山要田地,不是那么容易的,南方的自然生态,在广東随便看看,即便是石头山,往往也在缝隙里长满了植物。

因此一旦不用汗水浇灌,用不了多久,良田就能变成荒滩。

这个时代的农业水平又极其低下,根本不可能使用机械,所以一个人能耕种的面积是极其有限,所以尽管客家人很勤劳,他们依然无法把周围的所有山都开垦出来,他们开垦的,也是山地中较为容易开垦的部分。

在黄三公这里盘桓了三天,美国人即认真又耐心,他们在采药的村民帮助下,硬是爬了好几座荒山,记录下了厚厚的笔记。

美国人说他们注意到很多附近的山地都还是大森林,一路上走来都是这样,如果能全都开发成茶园,这一带的茶叶产量能翻几倍,美国人的话朱敬伦相信,但想要开辟那些飞鸟难度的山岭,目前来说不现实。

第四天走的时候,朱敬伦才发现黄村的女人,全都躲在家中,也注意到了一个个躲在自己的男人,手里多少都抓着木棍或者竹枪,原来他们这几天都在防范。

平安送走了这群不速之客,黄三公松了一口气,招呼村民到他家傻猪吃肉,而他自己却还要送这些人一程。

下一步就得去新会了。这一次必须得跟新会官府进行直接沟通,并且让新会官府帮忙抓捕案犯,至少也要把当事人请来闻讯一下。

但是当他们的船从磨刀门绕了一个大圈子从崖门水道进入新会的时候,却发现当地人既不有好。

他们刚刚下了码头,早有一群人来围观蒸汽船,接着看到洋人的时候,大家都大声的哄闹起来。

码头距离新会县衙门还有好几里路,等他们到了县城的时候,发现城门紧闭,城上站满了士兵和百姓,新会官方没有出面。

而城外也有一群群乡勇在游荡,知道情况不妙,朱敬伦立刻下令,所有人立刻撤退。

一路上虽然侥幸没有遇到进攻,但被扔石头的情况还是有的,也有乡勇一路跟随,直到他们登船离开,这些乡勇才站在码头上大声欢呼起来。

朱敬伦此时还不知道,从新安开始爆发的抵抗割地运动,已经串联到了新会,而他在紧急之下,被柏贵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