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亲笔撰写的这篇国情咨文同时也是充满激情的战斗檄文,他要通过这篇文章为远东人树立起一个热爱祖国、憎恨帝国的道德准则,使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在此之前,在全国范围进行这样大规模、地毯式的同步宣传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南北跨越三千里、山高水深的自然疆域就是最大的障碍,再怎么激动人心的宣传口号也只能在首都及其周边的城镇圈打转儿,传播到王国边远地区的乡村……那恐怕得是一年后的事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远东的交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家路桥公司承建的超级工程“北方铁路干线”是远东交通发展的一大标志,但是北方铁路并不是唯一的成果,事实上这条铁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方面,而那些由私人企业承包建设的铁路支线和乡镇公路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直接影响。
在罗兰提出的交通建设方案中,“连通乡镇”是一大主题。就在北方铁路干线按计划推进的同时,远东从南到北的大小城镇也在积极开展修路架桥的工程。一个个原本与世隔绝的山村被道路连接起来,山里人第一次有机会骑着马、赶着牛车进城开开眼界,很多年轻人这一进城就再也不想回乡下了。
罗兰和约翰·普利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那些人口不低于2000的城镇作为报刊分销点,这400个城镇合计人口过百万,与寇拉斯堡周边城镇圈加起来大约两百万人口,这几乎就是寇拉斯王国全部的城镇人口,皆在新闻发行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依托新式照排印刷机与魔导传真机的巨大能量,刊载罗兰亲笔文章的《祖国日报》创刊号几乎于一天之间传遍远东各地城镇,为两百万城镇居民的早餐桌旁增添了一份精神食粮,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至少也会有五万个中产阶级城镇家庭长期订阅《祖国日报》。
两百万城镇居民,五万个中产阶级家庭,这就是远东新闻出版业的全部目标客户群吗?
罗兰并不这样认为。
寇拉斯堡出版的报纸于当天之内在全国400多个城镇同步发行,这已经是瓦雷斯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罗兰和他的新闻总监约翰·普利特先生并不就此满足,还要设法将报纸卖到城镇周边的乡村去。
依托日渐便利的交通,位于城镇周边的乡村大多设有邮政局。乡村邮递员每天一大早就会骑着马或者驾着车上路,沿着新修建起来的乡镇公路进城。城中的邮政局大多与报刊分销点、记者站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好几块牌子。乡村邮递员将村民投递的信件和包裹送到城镇邮局,然后收取寄往乡下的邮件,顺带把新出版的报纸和刊物带回乡下去,如此一来,寇拉斯堡出版的刊物经过城镇中转之后就送达乡下,使村里人也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新鲜事。
有些乡村太过偏远,邮递员无法当天往返,一个礼拜才进城一次办理收发邮件和代购报刊的业务。但是对于生活在偏远乡村、习惯了慢节奏生活的乡下居民而言,七天前出版的报纸依旧具有“新闻”价值,倒也不甚在意自己的消息不及城里人灵通。
寇拉斯堡旭日初升的时候,向北千里之外的“谷地村”受到时差影响天色还没有大亮,村落上空笼罩着一层朦胧的薄暮,远处时而传来雄鸡啼鸣。
自从谷地村与周边的四个较小的自然村联合起来成立“公社”,五个村落合计三百多户人家相继加入公社成为“社员”,各村的农田也都在公社领导的组织下连成一大片,两万多亩的两天于四月底种上的春小麦,如今长势良好,一眼望去绿野连绵不见尽头,为麦田环绕的谷地村显得很不起眼,如同绿色海洋中的一座小小孤岛。
早上六点不到,谷地村的治安官尼古拉中尉就起来忙活,把两块昨夜写好的招牌钉在村公所一间办公室门外。一块招牌上面写有“谷地村公社邮政局”的字样,还有一块招牌写着“报刊书籍代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