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乡村新貌(1 / 2)

远东王庭 程剑心 1498 字 14天前

时间到了十月底,远东北方农业区最后一波“抢收”运动临近尾声。以谷地村公社为代表,巴尔勒火山周边的乡村虚惊一场,过后都顺利完成了玉米的收割。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十一月初,罗兰乘车北上途中看到的苜蓿花海也不复一个月前的盛景,当地农人抢收玉米过后腾出身来“辣手摧花”,不出半个月就把千亩牧草全都收割完毕,在驻村德鲁伊巴芙拉的悉心指导下挖掘地窖,将牧草细细铡成一寸长的草料存入地窖。巴芙拉为地窖施加“瓦莲京娜发酵术”,确保乳酸菌充分繁殖,牧草在密封的地窖里转化成牲畜爱吃且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

“瓦莲京娜发酵术”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1环神术,但是用途之广可不仅限于加工青贮饲料。酿醋、酿酒、制糖、制酱、烘焙……凡是涉及发酵工艺的食品加工行业都是这个神术大放光彩的舞台。

往年北方乡村粮食产量不高,大部分农作物被帝国行省政府强行剥夺,剩不下几粒粮食过冬,人都吃不饱,更不可能有余粮用来熬糖、酿酒。1620年10月革命后寇拉斯政府掌握了远东政权,颁布了惠及国内350万农民的减税政策,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各地普遍喜获丰收,乡下人难得有余粮过冬,对比往年冬天全家老小饥寒交迫的痛苦经历,深切感受到新政府为乡下人带来了新生活。特别是谷地村这样的农业改革试点,公社家家户户存粮多到吃不完,以至于部分谷物因为不耐仓储而发芽,如果不赶紧处理掉,就有发霉变质的威险。按照乡村传统,如果某家有吃不完的粮食,大抵会把那些发芽的谷物拿来酿制酒、醋、酱油,或者熬制粗糖这样的“奢侈品”。

为了方便各家各户对过剩的粮食——主要是玉米——进行深加工,各地公社大多由管委会公积金中拨出一笔款子,开办酿造酒醋的作坊、酱园以及乡村糖厂。以谷地村公社为例,最初设立这些小作坊只是为本地社员提供方便,各家各户自行提供原料,加工出来的糖、酒、醋、酱八成归自家,其余两成算是加工费用,由公社管委会转送国营杂货店(供销社)寄卖,收入用于支付作坊酿造工人的薪水。

乡村作坊、磨坊和水车、风车这一类付费或者免费使用的公共设备统一由管委会管理,具体经营由公社中较为精通财务管理工作的干部负责,通常是具有财会背景的驻村牧师和当地乡绅出身的村长(主任)。

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乡村作坊的管理者很快就遇到一个难题:各家各户自己拿粮食酿造酒、醋、酱油和糖,杂货店里的同类商品根本卖不出去,库存越积越多成为一大负担。

以谷地村来说,马利克看到商店货架上堆积的酿制品很是犯愁,试图用这些卖不出去的存货顶替支付酿造厂工人的工资,结果当然遭到拒绝——这就好比饭馆用剩下的食材充当厨师的工资,人家当然不愿意接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谷地村公社召开村委会讨论,尼古拉和巴芙拉都缺乏经商才干,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倒是彼得脑筋灵活,建议进城推销这些过剩的副食品。

马利克觉得此计可行,第二天一大早就陪同彼得搭乘早班列车前往大兔子窝镇搞推销。马利克经商多年,在镇上颇有人脉,再加上头脑机灵能说会道的彼得协助,这一圈推销下来大有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