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现在有了飞机和机场,那么就能实施战略轰炸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实不可能像电影上那样,某个将军在地图上划一个圈圈,乌央乌央的轰炸机群就哗啦啦飞过去了。每次深入敌境纵深的战略轰炸行动,事先都要经过详细的计算,鲁莽行动通常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这方面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组成员们或许深有体会。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导航问题,这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技术难关,因为哪怕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迷航之后也不会比一堆废铁更有价值。
一场耗资巨大的战略轰炸,结果大批飞机因为迷航的原因,无法到达目标地点,如果换成陆军部队指挥官根本就无法向上级解释,但是在二战初期的轰炸机部队里,这却归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
当年德国入侵挪威的机群遇到大雾,结果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空中混乱,而英伦空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因为两架德国轰炸机的意外迷航。当时迷航的德国飞行员把炸弹扔进了伦敦居民区,结果转过头英国人就报复性轰炸了柏林市区,社会舆论和希特勒的压力逼迫戈胖子把轰炸重心调向了伦敦,给了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皇家空军一个喘息之机。
要说德国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讲,应该算是相当先进的,但是德国人过于相信自己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系统隐藏的缺陷,结果在历史上遭遇到英国有针对性的电子干扰,差点在轰炸机飞行员中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
徐峻不敢保证苏联的电子战能力能够达到英国的高度,但是小心总不会有大错。
德国需要在东线建立一系列大型无线电导航基站,利用简单的三角定位原理,轰炸机携带的无线电导航仪会按照不同基站发射波束的强弱,测算出飞机当时的坐标点。理论上这种基站的数量越多,遭遇敌方干扰的可能就越小,除非遭遇到无差别的全频段干扰,当然这样对苏军自己的影响会更大。
除了这些无线电导航基站之外,德军还要在东部防线建立一连串地面雷达站,其中一部分远程雷达的任务,就是为战略轰炸提供地面引导和指挥服务。
雷达也是现成的,既有德国的维尔兹堡和弗莱娅系统,也有英国研发的本土链系列产品,徐峻的目标是在四一年六月前,在东线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电子封锁线。
苏联早在三九年就已经开始装备自己研发的雷达r-1,目前主要部署在高加索和远东地区,这是一种波长达到四米的长波雷达,技术上还相当原始,发射站和受信站竟然相差三十五公里,只能探测目标的数量和方向,无法提供目标的距离、高度以及速度等参数。
不过苏军刚投入使用的第二代雷达r-2的性能就改进了不少,至少能够得到目标的高度和角度坐标了,但是因为苏联的电子产品加工能力薄弱,导致这种雷达价格相当的昂贵,历史上直到战争爆发也只生产了十二台。
苏联新型雷达的性能,只能说没有他们自己宣传的那么好,历史上因为数量实在太少,在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现在德国手上有了飞机和飞行员,专属的空军基地和配套的导航与雷达系统,接下来德国需要准备的,就只剩下目标地区的情报采集工作了。
ps:谢谢大家的支持,感冒还没完全好,继续吃药休息。